2022年第二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03.16.2022 来源:亚非发展研究所

亚太热点透析

美国同盟和联盟体系的对华军事态势现状                                                 时殷弘

内容提要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最重要、最易波动的是中美战略军事竞斗,或曰中国和美国与美国同盟和联盟体系之间的战略军事对抗互动。美日同盟进一步加强对华备战,特别是针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局势,台海两岸间爆发战争情况下日本伙同美国的对华联合备战,已开始愈做愈实、愈做愈升级。美日就东海采取更周全的联合军事行动,并显著扩大合作范围。印太联盟创设美国主导的多维和灵活可扩的对华备战架构。印太四国互相间针对中国的军事合作愈益突出。印太联盟针对中国推进自身扩展,争取直接间接地包括作用特别重要的英国以及欧盟主要国家,并与北约密切勾连。在韩国政府允许甚而协力下,美韩同盟开始潜在地急剧趋向对华军力建设。中美战略军事对抗互动局部消停与重新紧张反复交替,将成为“新常态”。

关键词中美战略竞争 美国同盟和联盟体系 美日军事同盟 东海局势印太联盟四国机制美韩同盟

作者简介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 邮编: 100872)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80/ jcnkiytaq202221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01-13


 

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时代意涵

    ——以外交布局为视角的分析                                                       刘  骞

内容提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在根据面临的新形势、确立的新目标,通过“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来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标上,基于形势因素的“变”与“不变”,既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又要保持“自身特有属性”;既要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定位”,又要兼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策略上,基于主体因素的“亲疏远近”,既要追求“自身利益”,又要考虑“他国关切”;既要推进战略“走出去”,又要弥合“他者对中国认知偏差”。制度上,基于规范因素的“内外要求”,既要适应“制度建设的国内需要”,又要对接“国际制度体系的变迁”;既要参与对“现有国际制度体系”改革,又要在建立“新兴国际制度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中国外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布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刘骞,同济大学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上海 邮编:200092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DOI1019780/jcnkiytaq202222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14-22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研究”(编号:2020MYB045

 


海洋动态观察

 

从特朗普到拜登:南海问题“泛国际化”及其影响                                         成汉平

内容提要美国总统拜登上台执政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其执政团队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事风格与手段正日渐清晰。在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基础上,拜登治下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出现了诸多全新的形态,完全超越了传统概念中的介入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之争,出现了“泛国际化”的趋势。此举意在精准且全方位对中国实施海上围堵和挤压,并争夺地区安全秩序主导权。这些“泛国际化”的新形态,包括在南海不断升级与域内国家共同进行的军演、胁迫更多的盟友前来南海搅局以及精准施策拉拢域内国家等。南海问题“泛国际化”对东盟特别是对部分南海声索国,正在产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导致南海局势及其未来走向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预料。

关键词南海问题泛国际化权利主张声索国特朗普拜登地区安全东盟

作者简介成汉平,浙江工业大学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基地越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杭州 邮编:320023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80/ jcnkiytaq202223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36-14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编号:20JZD060

 


海平面上升的国际法挑战与国家实践

    ——以国际造法为视角                                                              陈奕彤

内容提要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不仅产生了自然地理危害,而且动摇了沿海国家的基线稳定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制定时缺乏对气候科学的认知,造成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适用困境。国际法产生并发展于全新世永恒不变、地球系统足够稳定的基础之上。海平面上升作为人类世下地球系统变化的突出表现之一,严重冲击了传统国际法规则,影响了国际法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国际法委员会将海平面上升纳入专题审议,推动和发展了相应的国际造法进程。中国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思想,深度参与国际造法进程以把控国际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提出中国实践方案以系统应对人类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的国际法挑战。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国际造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世

国家实践

作者简介陈奕彤,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青岛 邮编: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在自然科学方面对本文提出建议,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研究助理康婧对本文前期的资料整理亦有贡献,特此感谢。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80/ jcnkiytaq202224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50-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编号:20VHQ001

 

 

区域安全探讨

 

亚太地区秩序变革与中国角色:理论争论、战略选择和未来前景                              赵光锐

内容提要亚太地区秩序变革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大国的竞争,也取决于中国发展最终能达到的程度以及中国希望扮演的角色。中国要在地区秩序各方面扮演更加积极有为的建设性角色,还应恪守一些基本的战略底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谋求亚太地区霸权,不在周边经营势力范围,是中国亚太角色的战略基石。不谋求地区霸权的角色定位,主要由中国各种“内生性”因素所决定。新时代中国需要在亚太秩序的稳定和变革方面与美国达成基本共识,增强亚太区域合作方面的战略互信。中国要明确界定不称霸、领导权、主导权等概念,处理好增强“地区能力”与不谋求地区霸权之间的关系,关注和引导国内有关中国角色的舆论,树立“亚太的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亚太”的观念。

关键词中国外交地区霸权不称霸和平发展亚太地区周边外交中国角色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赵光锐,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南京 邮编: 210093)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80/ jcnkiytaq202225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68-18

基金项目南京大学“中国外交70年的经验和实践探索”跨学科青年团队项目(20182022

 


科技革命与全球治理新议题

——“南京论坛2021”国际关系分论坛综述                                       姚  远  方文青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南京论坛2021”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全球治理新疆域”分论坛,从科技革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规则主导权竞争、科技革命对大国竞争的影响等角度评估了全球治理的新趋势,从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新特点、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新手段、未来中美竞争的新赛道等视角分析了中美科技战略竞争的新动向。论坛还围绕极地治理、核治理等全球治理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次论坛紧密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全球治理带来的重大影响,从多层次、多视角提出真知灼见,扩展了对全球治理重大议题与前沿领域的认识。

关键词科技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治理中美战略竞争南京论坛

作者简介姚远,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文青,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助理(南京 邮编: 210093)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80/ jcnkiytaq202226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86-12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编号:20JZD060)、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资助项目132934

 

 

国际政治聚焦

中韩建交30年:现状、问题与未来                                                      梁亚滨

内容提要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总体上发展稳定,进步巨大,长期保持向好趋势。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未能解决两国之间潜在的政治不信任问题。在“萨德”事件的刺激下,韩国民众对华好感度恶化。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韩国在地缘政治上作为中等强国的重要性格外凸显。美国不断强化与韩国的军事、情报、供给链合作,试图将其纳入围堵中国的战略联盟。韩国在中美之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战略选边压力。中韩建交30周年是两国重新塑造预期的关键契机。不断强化稳定健康的未来预期,是当前扭转韩国对华态度的关键抓手。中韩关系作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需要两国以高度的责任感,携手并进,开创未来。

关键词中韩关系建交30周年东北亚韩国对华民意萨德美国因素

作者简介梁亚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北京 邮编:100091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80/jcnkiytaq202227

文章编号2096-0484202202-0098-2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研究”(编号:17BGJ057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