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期目录与摘要

发布时间:05.17.2021 来源:亚非发展研究所

亚太热点透析


全球战略收缩期与中国“强国外交”新征程                                                凌胜利

内容提要 国家战略取向呈现战略收缩或战略扩张两种态势,受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影响显著。新冠疫情蔓延深刻影响国际关系,使得未来全球进入战略收缩期。主要基于两点判断:一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明显,导致大国实力受损;二是全球治理动能有所削弱,国际环境的竞争性上升。这致使未来大国的战略重心是国内政治,在对外政策方面更加内向和保守,战略收缩概率大为增加。受全球战略收缩期的系统性影响,将呈现大国博弈持续增强、全球治理深陷困境、全球动荡风险增加等态势。中国的发展已由“富起来”转入“强起来”阶段,面对艰难逆境,中国“强国外交”开启新征程。对此需警惕战略诱惑的陷阱,规避战略透支的风险,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方面有所调整。

 全球战略收缩期  中国外交  强国外交  新征程  大国关系  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 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北京 邮编: 10003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未来35年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研究”(编号:19VDL003)、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与亚太国家的战略选择”(编号:161088

 

美国建立和维持霸权的偏好与方式变化:从接纳到排斥                                      梁亚滨

内容提要 为了成功推行一项国际制度安排,国家必须考虑成本与收益,因此建立制度的偏好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霸权制度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代表当时美国政治精英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主张,但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传统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抵制,使之面临失败的危险。在这场博弈过程中,美国政治精英对内精心塑造国内民众的偏好,使之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成功地使《布雷顿森林协议》获得国会认可,同时通过利益吸引将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该秩序。70年来,美国霸权衰落的声音不绝于耳,美国实力相对衰落越发明显。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博弈呈现出激化的迹象。美国对华政策开始从“接纳”中国融入其主导的国际秩序转向“排斥”。

   美国霸权  偏好  国际秩序  中美关系  接纳  排斥

作者简介 梁亚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北 邮编:10009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研究”(编号:17BGJ057)、中央党校一般课题“关于美国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的历史研究”

 


海洋动态观察


海权视域下的中苏海洋安全战略比较

——以海军战略的视角                                                                   

内容提要 国际海洋战略格局随着冷战的结束发生了巨大且影响深远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国际海洋战略格局的轴心地带从大西洋转移至太平洋,除美国外,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海洋战略格局中的主要国家,且实力快速发展的中国海军已被美国视为其海上霸权的挑战者。虽然同为海权思想的产物,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海洋战略与戈尔什科夫时代的苏联海洋战略在地缘政治因素、作战环境、海军功能、作战理念等诸多方面有着根本差异。中苏海洋安全战略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美之间竞争和合作并存的海权关系与美苏之间争霸性的海权关系的本质不同。

 海权  海洋安全战略  中苏海洋战略  苏联海军战略  中国海军战略

作者简介 杨震,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 邮编:201207

基金项目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资助项目(编号:SML2020SP005

 

美国介入背景下台湾当局南海政策分析                                                    汪曙申

内容提要 国是影响南海问题的最主要外部因素。自奥巴马推动“亚太再平衡”政策以来,南海问题加快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焦点,美国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声索的政策与行动逐步升级,在特朗普执政时期达到新的高点。由于两岸关系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当局声索南海权利并实控部分岛礁,在南海争端中扮演特殊角色。在中美围绕南海问题的激烈竞争中,马英九和蔡英文时期南海政策呈现诸多差异,对中国大陆南海维权带来一定影响。未来一个时期,台湾当局南海政策将继续受到美国的影响。中美战略博弈下的南海问题复杂走向须密切关注。

 南海政策  台湾当局  美国介入  中美战略博弈  马英九  蔡英文

作者简介 汪曙申,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邮编:100083

 


区域安全探讨


中俄经济关系:现状、特点及平衡发展                                                   冯玉军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俄关系进一步升温,两国都试图以此减轻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改善各自面临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向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结合国际格局与世界经济的宏观演变,对中俄在贸易、能源、投资等领域合作现状、特点及平衡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和客观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要准确把握中俄经济关系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将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俄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运筹中俄关系服务于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和战略助力。

   中俄关系  经济关系  平衡发展  双边贸易  能源合作  投资合作

作者简介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邮编:200433

 

RCEP框架下的中日韩产业合作                                                             

内容提要 中日韩三国RCEP员国间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为RCEP的达成奠定了市场基础。RCEP将从多方面重构区域产业链:货物贸易规则将进一步加强中日韩产业合作,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将拓宽中日韩产业合作领域,统一的经贸规则“软性义务”将优化中日韩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营商环境。中日韩产业进一步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三国产业在相关市场可能面临互相竞争的局面,日韩对技术进口和出口的限制制约了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和升级,三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存在一定风险,美国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也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日韩应携手合作,以共同发展的理念充分挖掘RCEP带来的制度红利,以RCEP为基础,积极促成“RCEP+”的中日韩FTA早日实现,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中日韩  产业合作  产业链  自贸区

作者简介 刘文,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士生师(威海 邮编:264209

基金项目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课题“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及其路径选择”编号19GBQY043、山东省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便利化机制发展研究”编号2020RZE27018

 


国际政治聚焦


越共十三大、新领导层及中越关系未来走向                                                成汉平

内容提要 2021年初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出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阮富仲再度当选总书记一职,成为多年以来任期时间最长的总书记。4月初越南第十四届国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和国会主席,至此越南新领导层的“四驾马车”重新形成。这一权力格局基本确定了越南未来五年内政外交的连续性。随着以阮富仲为首的新一届越共中央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未来数年乃至十年的中长期中,中越关系将大致步入一个基本稳定的格局。中越党际交流与合作将会得到强化,两国间固有的海上分歧也会得到有效管控,尤其是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越南并不会选边站队。

   越共十三大  新领导层  四驾马车  中越关系  南海问题

作者简介 成汉平,浙江工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 邮编:210093

基金项目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我国发展外部环境研究”(编号:20JZD060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