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六期目录与摘要

发布时间:11.16.2019 来源:亚非发展研究所

亚太热点透析

 

世界大变局与国家安全学                                          刘江永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大变局的特点之一,是各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复杂。传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两大问题。未来国际格局演变的方向将是“多元一体”,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两极或多极争霸。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对中国国家安全学的建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家安全”一词最早产生于中国。中国的国家安全学应在继承与创新中为本国安全与人类安全做出贡献。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争论与战略意涵                                凌胜利

【内容提要】目前学术界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究不乏争论,显著体现为内涵之辨、原因之争和影响之论。这也使得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宏大论断缺乏精确评估,忽视了各种变局因素的回流性、反复性和系统性。相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探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关注其战略意涵。面对大变局的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加强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认识,其战略意涵在于中国如何应对,进而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梦”。中国的战略应对思路,主要是保持中国实力增强的延续性和促进中国实力向国际影响力的有效转化。

 

南海专题研究

 

中国—东盟南海合作回顾与展望:基于规则构建的考量                  吴士存  陈相秒

【内容提要】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间的海上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呈现出全新的局面,但仍面临域外大国争夺地区影响力、声索国内部政治斗争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伴随着“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的加速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有望建立基于规则、开放的南海合作新秩序。大国竞争的持续加剧,将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合作渐渐陷入地缘政治竞争的漩涡之中。抓住“准则”磋商的契机,为南海合作订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规范和制度体系,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最为现实的选择。

 

南海问题:中日深层次结构性战略矛盾的第四表象探析                       蔡 亮

【内容提要】现阶段中日关系的发展大局是如何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双边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就应回避彼此间存在的各种敏感、复杂的结构性矛盾。现阶段中日南海矛盾已经彰显出一些深层次结构性战略矛盾的特征,南海问题可以说是继台湾、历史认识和钓鱼岛之后的第四表象问题。其主因在于日本对中国崛起的负面认知,直接投射在其南海政策上就是颇具针对性、进攻性和挑唆性。日本深度介入南海,体现了以多位相叠加利益定位、多区域进行战略联动以及多手段实施政策互补的特征。中方宜对日本介入南海的行为采取“总体管控,局部斗争,部分合作”的总体方针,对其介入行为做出具体应对。

 

海洋动态观察

 

从中美“海上航行自由”之争看国际海洋法的发展需求                        张 炜

【内容提要】2015年以来,“海上航行自由”之争成为中美军事摩擦并可能引发冲突危机的焦点问题。中美各自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做了不同解读。二战结束迄今,国际形势、战争形态、武器装备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诸多新问题。但缺乏相关国际专法,现行国际法及海洋法对海上军事行动适用的明确规定很少,一些应运而生的双边或多边军事条约、规则的法律强制性不够,都是导致海上军事摩擦、冲突乃至可能的战争之重要原因。它从一个侧面深度反映了当代国际海洋法的发展需求,其中既包括战争法和武装冲突法的发展、国际海洋法对海上军事活动适用的发展,也包括直接建立相关的双边和多边海上军事行动法。在这一领域,中美两个大国和国际社会都应当有所作为。

 

“印太”战略的南太平洋攻势:现状、动力与前景                           秦 升

【内容提要】南太平洋作为“印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美日澳印“印太”战略的政策发力点。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共同构成地缘意义上的“印太弧”。南太平洋与其他地区相比,在从“亚太”向“印太”的视域转换过程中,获得了战略地位的巨大提升。由于美日澳印四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天然优势,太平洋岛国成为各国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方向。对冲“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是“印太”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日澳印加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将进一步加剧南太平洋地区的大国竞争,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太平洋岛国的推进产生重要影响。面对“印太”战略的南太平洋攻势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太平洋岛国面临重大外交抉择。

 

区域安全探讨

 

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的内外环境及治理前景                             钮 松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末,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构成了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背景。加之深受苏联入侵阿富汗和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以及美国治标不治本的全球反恐战略,尤其是其中东和南亚政策的失败,更成为促进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恶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冲突、国家建构、民族分离主义密切相关,具有跨国性、联动性等典型特征。南亚有关国家围绕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加强地区性合作、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采取不同策略,使得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东北亚变局下日本保守主义势力的“拥核”论动因及前景分析               陈友骏  王 琨

【内容提要】作为日本基本防卫政策底线之一的“无核三原则”,对日本政局的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日本保守主义势力一直存在修改无核政策的设想并频频挑战无核底线。新世纪以来,日本保守主义政客及学者多次公开发表“拥核”论,推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在东北亚安全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日本保守主义势力重新掀起“朝鲜威胁论”、质疑美国的“核保护伞”的可靠性,鼓吹修改“无核三原则”,企图实现国家“拥核”的目标。因受到民意、国际舆论和《核不扩散条约》等方面的掣肘,尽管日本拥有先进的核技术应用及开发能力,但短期内仍无法突破“无核三原则”,也不可能拥有和制造核武器。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