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期目录与摘要

发布时间:05.16.2019 来源:亚非发展研究所

亚太热点透析


世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未来                                   唐永胜任剑涛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政治进程呈现出复杂的系统效应。权力政治、霸权主导、资本扩张以及地缘竞争等传统因素,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发展、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与扩散、非国家角色地位上升、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等新因素交织,影响国际进程中各种变量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因素是所有世界政治变化中最不容忽视的变量之一。当今世界政治新的发展大趋势,要跳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框架的束缚。特朗普是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对多边的军事安全和经济的可预期性提出了挑战。世界进入到一个较长的不确定期中,中美两个大国应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西方国家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及其内在矛盾                                        唐士其

【内容提要】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秩序建立之初,一个基本的原则是政治平等与社会差异的相互隔离。但在历史的演进中,政治领域的平等不断向社会领域扩展,这表现在经济、文化层面,也表现为移民和难民问题,而社会领域的差异也开始向政治领域内渗,表现为认同政治的产生。政治与社会之间边界的失守,而非暂时的政策失误,是导致当前西方国家诸多社会政治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当前西方国家的政策调整并非简单地对某些外部因素的回应,而是西方国家内在矛盾使然。



海洋动态观察


“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                               陈秀武

【内容提要】“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海上安全稳定、推进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它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倡导相关各国共护海洋和平、共谋海洋安全、共促海洋繁荣、共建海洋环境与共兴海洋文化。同时它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富含中国古代先贤特别是孟子学说的哲学元素,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可以发挥“概念工具”的作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和合共生”特点,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现代阐释,还是新时代“利益观”的完美表达。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阐释出发,以“东亚历史海域”为视角进行考察,对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海权和海外利益保护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利益在逐年增加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安全威胁。相较于陆地,海洋充当了中国本土与海外利益连结的更为重要的地理媒介。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中国也越来越从战略层面关注运用海权来维护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唯有有效维护海外利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才能为海权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强大的海权才能更有效地维护海外利益。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循环,要求中国建立海上共同安全机制、增强海军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发展海洋高科技、增强国际海底开发的立法研究和加强中国提供国际海上公共产品的能力。


南海专题研究


南海航行自由:问题、规则与秩序                                             

【内容提要】联合国三次海洋法会议对古老的海洋航行自由予以规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区别不同性质的海域确立了不同的航行制度,船舶航行其间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关于军舰的无害通过问题存在法理上的争议,国家实践亦不尽相同。中国对此问题的立场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之前、期间及以后,在国内立法和实践中一以贯之,坚持军舰通过沿海国领海需要得到批准或事先通知。美国将其“航行自由行动”付诸南海,以军事舰机出入、飞越中国南海岛礁的12海里及台湾海峡,实乃以航行自由之名,行危害航行自由之实。


美国介入南海争端:战略误判与战略意图                                    邵建平  刘 盈

【内容提要】战略意图是国际关系分析的重要概念,但战略意图具有不确定性,会引发国家间的战略猜疑。作为霸权守成国,美国近年来对南海争端存在严重的战略误判,将中国的正当维权行为视为对其地区霸权的挑战。美国打着“维护航行和飞越自由、捍卫国际法、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的旗号,高调介入南海争端,将其作为制衡中国和平崛起、维护自身海洋霸权的抓手。为应对美国的强势介入,实现在南海维权与维稳的平衡,中国在继续捍卫南海主权权益的同时,要继续推进“双轨策略”,继续倡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争取有实质性突破,夯实中国—东盟在南海的合作。


“全球海洋支点”战略背景下印尼在南海的利益探析

——兼议中印尼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骆永昆

【内容提要】2014年佐科上台以来,印尼政府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和经略。受此战略影响,印尼在南海的利益诉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冲突面上升,两国在南海尤其是纳土纳群岛问题上的矛盾斗争加剧。 但“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有较多契合之处,中印尼在海洋问题上仍有较大合作空间。两国应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就南海和纳土纳群岛问题展开磋商探讨,以规避海上分歧,聚焦经济合作,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国际政治聚焦


新时期美印战略关系:威胁感知与利益权衡                                  杨晓萍  秦子瑜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美印战略关系的夯实与提升,不能简单理解为中美战略竞争框架下美国通过拉拢印度来遏制中国崛起。在简化的“中国因素”范式分析之外,新时期的美印战略关系需要进行更为细致地剖析,包括战略精英的威胁感知、国家发展核心需求及领导人个人风格等因素。这些直接影响美印两国对各自国家的利益权衡。当前在美国战略界,防范中国已成为跨党派的共识。而务实的国家利益原则,使印度战略精英须谨慎处理与中国竞争与合作中“对抗与实惠”间微妙的平衡。就当前美印战略关系而言,支柱仍是安全防务合作,经济合作仍较为薄弱。美印防务合作推进的大势不会逆转。而在对抗中国上,鉴于亚洲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亚洲地区经济与安全的不可分离性,美印战略关系不能达到对冲中国崛起的效果。


美国“印太战略”概念构建与政策现状

——基于战略叙述框架的分析                                                王守都

【内容提要】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总统及外交官员在公开场合有关亚洲事务的演讲中频繁提及“印太”,并且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外交与国防举措都在不断强化外界对“印太”概念的接受与认知。借助国际政治语言学的战略叙述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美国政府试图构建的“印太战略”能否维持叙述体系的稳定性,继而形成“话语联盟”。美日印澳四国对于“印太”这一叙述在政治、安全经济与文化领域存在认知差异,这种语义重叠的缺失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言行不一,导致这一战略可能最终难以最终成型。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