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四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08.16.2014 来源:

亚洲地区安全

 

集体自卫权–––“日美军事同盟”的本质性特征   王 屏

【内容提要】  该文通过对战后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争论与斗争的论证过程,厘清了冷战体制下的“畸形儿”日本在美国控制下制定了互相矛盾的宪法、和约以及日美安保条约的历史脉络,并追踪了日本有关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府解释内容的变化。在对日美军事同盟形成的路径及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同时,指出安倍政权企图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原因与后果,并对战后日本第三次政治右倾化以及第三个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军事大国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内阁年度最大挑战    笪志刚

【内容提要】  2012年末,安倍以较高人气顺利进驻永田町,所推出的“安倍经济学”为其赢得了暂时民望和长期执政预期。同时,安倍通过渲染中朝等周边威胁、制造东海和南海联动、强化日美同盟等博得民意和社会基础,开启了作为其夙愿的解禁集体自卫权进程。解禁集体自卫权涉及修改宪法、国民投票法等一系列法律环节,关乎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走势,直接影响日本能否成为正常国家和强化军备成为军事大国。因此,解禁集体自卫权注定成为安倍内阁年度热点和焦点大戏。与此同时,面对中韩等国家的反对,安倍以及日本政坛和社会进一步右倾化的风险与挑战也陡然加大。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亚地区极端主义复兴问题    许  涛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极端主义思潮兴起,对地区稳定和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冲击,世界政治资源的配置格局面临重新洗牌,首先发生松动和颠覆的就是处于世界各大权力中心之间的边缘地带。极端主义浪潮在中亚地区的出现,就体现了该地区各国内部矛盾与周边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并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由于美西方坚持冷战思维,使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极端主义的努力中大打折扣,宗教问题等国内问题甚至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手段。如何应对中亚地区泛起的宗教极端主义冲击,是处在同等或接近利益层级的各国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印度区域间合作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张海霞

【内容提要】  新兴大国参与和主导“区域间合作”作为国际关系和区域治理中的既存现象,既是区域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兴大国积极参与构建多边合作机制的一种努力。印度在亚太地区参与的区域间合作具有一系列典型的特征,这既是印度外交特点的显现,也深受亚太区域间主义发展的影响。中印的共同崛起使得双方应重视在现有区域间合作框架下,认识到彼此模式的差异与共性,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亚太区域间合作进程并进一步增强以亚太为主体的洲际间互动。对于中国而言,增强区域间合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是首要问题。

 

美国和印度在亚太的战略碰撞     许 可

【内容提要】  随着亚太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升,美国和印度都更加重视该地区并努力拓展自身影响力——一边是美国“重返亚太”紧锣密鼓,一边是印度“东进战略”稳扎稳打,两者已在东南亚产生交集,且直接影响到中国。当然也需看到,虽然两国的战略在“制衡中国”方面有呼应作用,但由于各自战略设计、利益核心以及基础条件的巨大差异,使得这种“共处”难以最终演变为“共治”,最有可能的依旧是一种若即若离“有限伙伴关系”。中国在压力面前需调整思路、拓宽途径、强化实力和积极斗争多管齐下,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

 

 

非洲问题研究

 

南苏丹冲突的内部根源     曾爱平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南苏丹冲突的内部原因,认为“苏丹人民解放/军队”的分裂、基尔“大帐篷政策”的破产、各派对石油资源的争夺等导致了南苏丹危机的爆发。由于南苏丹政府和执政党内部缺乏和平化解分歧的有效机制,军事斗争成为解决政治纠纷的最终选项。本文还对有关南苏丹冲突的“部落战争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该论调无法解释南苏丹冲突的实质。

 

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新趋势    李梦佳  房乐宪

【内容提要】  法国在非洲事务上一直扮演十分活跃的角色,对非政策是其对外政策的主要支柱之一。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集中关注2011年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的特点变化,主要以法国在利比亚和马里的军事行动为个案,通过分析法国在两次军事干涉中的参与动机、干涉形式和战略考量,进一步明晰法国对非干预政策新趋势的认识。

 

 

中国对外投资

 

我国央企参与非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况及特点    智宇琛

【内容提要】  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访非时提出了中国将与非洲合作建设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和区域航空网络“三大网络”的宏伟蓝图。我国央企已经并将继续在非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摸清其在该领域的参与情况“家底”成为未来参与“三大网络”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详细梳理了央企近年来参与非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特点,认为央企下一步围绕“三大网络”建设,在提升区域交通网络整体规划实施和运营能力、提升投资项目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能力、以及提升大型交通项目对中国装备出口的带动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雷著宁  孔志坚

【内容提要  中国企业赴缅甸投资面临严峻的政治社会风险,主要表现为缅甸国内民族、宗教冲突此起彼伏;军队依然在缅政治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缅甸政府腐败、行政效率低下;2015年大选的“不确定性”以及民主化进程加剧等因素导致投资存在潜在风险。中国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文化沟通、本地化战略以及多元融资等形式规避和化解风险,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学者视角

 

克里米亚闪电入俄的经验与启示     储昭根

【内容提要】  俄罗斯推动克里米亚闪电入俄,是对俄不断遭遇美欧战略挤压和安全包围的强烈反弹,标志着地缘政治新的博弈。俄罗斯综合运用了外交、国际法、经济以及军事介入等手段,并利用了美国的弱点进行反击,充分折射出美国霸权的局限性。对中国突破周边困局提供了难得的借鉴与启示。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新丝路”的能源安全    李志永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如何获得足量、稳定与长期的能源供应已经成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难题,也是中国外交面临的巨大挑战。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国内国际安全新形势,适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理念。能源安全在“新丝路”建设中至关重要,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应该从国家、企业与地方政府三个层面规划设计相关战略策略,以保障“新丝路”的能源安全以及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基石    李青燕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给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将这一宏伟战略构想付诸实践也面临诸多挑战。中亚、南亚是此经济带的枢纽地段,在中国大周边链条上占据重要位置,既关系中国西部安全,又同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联动。中国与中亚、南亚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将为中国稳步推进经济带建设夯实战略基石。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